熱流儀是用來測量熱流密度(heat flux density)的儀器,其工作原理、溫度控制及熱流測量方式具體如下:
熱流儀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熱電偶原理、熱傳導定律(特別是傅里葉熱傳導定律)、熱電效應以及薄膜溫度分布原理。
熱電偶原理與熱傳導定律:在熱流儀中,樣品被置于兩個熱源之間,形成一個熱流場。其中一個熱源通過精確控制的熱電偶提供一個恒定的溫度場,而另一個熱源則通過熱阻式感溫器與環境相連,用于測量溫度場的變化。當樣品被加熱后,熱量會沿著樣品傳導至另一個熱源。熱流儀通過測量這一過程中熱量傳遞的速率和樣品兩側的溫度差,來計算出樣品的熱傳導系數。
熱電效應:指的是在一種材料表面受到熱流后,會在該表面產生電壓。這是因為熱流會使得材料內部的電子和離子運動變得更加激烈,從而形成了電場。這個電場會在材料表面產生一個電勢差,即熱電勢(thermoelectric potential)。這個電勢差與表面附近的熱流密度成正比。
薄膜溫度分布原理:薄膜受到的熱流會被拆分成多個方向的熱流,這些熱流會導致薄膜內部溫度的分布。通過測量薄膜不同位置的溫度,就可以計算出薄膜的熱流密度。
為了確保測量的準確性,熱流儀通常配備有溫度控制系統。溫度控制器能夠精確調節樣品的溫度,使其保持在一個恒定值或按照預定的程序變化。溫度控制是通過加熱或冷卻裝置(如加熱絲、冷卻液循環系統)實現的。溫度控制的精度直接影響熱流測量的準確性。
熱流儀通過將傳感器置于樣品表面并與樣品接觸(對于接觸式熱流儀)或在其附近(對于非接觸式熱流儀),測量通過傳感器的熱量變化。熱量的變化率即為熱流密度。測量過程通常涉及比較不同時間點的溫度變化,計算出單位時間內通過傳感器的熱量。采集到的電信號經過放大、濾波等處理后,轉化為可讀取的熱流密度數值。這些數據可以實時顯示在儀器屏幕上,也可以通過數據記錄器保存下來,供后續分析使用。
在實際操作中,使用熱流儀需要先將其所有接口連接好,并開機進行自檢。隨后將待測樣品放置在樣品架上,確保其均勻性和穩定性。根據樣品類型(如散粉、薄膜等),可能需要進行壓制、切片、粘貼等預處理。接著,通過調節熱源的功率和控溫系統,使樣品架的溫度保持穩定,并建立一個穩定的熱流。熱流儀會記錄樣品兩側的溫度差,并據此計算出樣品的熱傳導系數或其他相關熱流數據。
總的來說,熱流儀通過結合熱電偶原理、熱傳導定律、熱電效應以及薄膜溫度分布原理等工作原理,并利用高精度的測溫系統和傳感器、溫度控制系統等技術手段,實現了對熱流密度的精確測量。